民防應急包中該有什么
都說家是每一個人最溫暖的港灣,特別是一二線城市,高強度的工作節奏和壓力下,家更是安全溫暖的存在。但其實人在家中也很可能發生意外傷害,當發生一些緊急情況時,家用救援包就派上用場了。雖然多數家庭都有一個自己的急救包,但放進急救包內的物品卻各不相同。大家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來準備的。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,人們認知的不斷的提高,家用急救包中應該放哪些物品才更適合和實用?才能真正做到“救、援”二字成為當下需要研究和探討的話題。
通常情況下,家用急救包中以下四種物品都會存在:
1.外用類:醫用無菌紗布、繃帶、醫用膠帶、棉簽、碘伏、外用清潔濕紙巾、創可貼、冰袋、外用噴劑、一次性手套、口罩、燙傷膏等;
2.口服類藥物:感冒藥物(酚麻美敏片等)、退燒藥物(對乙酰氨基酚等)、抗生素(頭孢、阿奇霉素等)、止咳平喘藥物(沙丁胺醇氣霧劑等)、心臟藥物(硝酸甘油片或噴霧劑、拜阿司匹林等)、速效降壓藥物(絡活喜、開博通、蒙諾、比索洛爾、科素亞等)、消化道藥物(止吐止瀉藥物等);
3.器械類:體溫計、血糖儀、血壓計、聽診器等;
4.急救手冊類:大多數急救手冊目前在各大醫院均可免費獲得。
應急包內的物品不是一成不變的,可以根據每位家庭成員各自的身體健康狀況靈活改變,比如有些家庭中有老人患有高血壓,應急包中就應該備齊有關高血壓的藥物;有糖尿病患者的家庭,由于患者血糖波動,常常容易發生低血糖的情況,因此在急救包中可以備一些巧克力或者是高濃度葡萄糖等食物;夏天可以在急救包中備點預防中暑的藥物(藿香正氣水等)或者是防止蚊蟲叮咬的噴劑;有小朋友的家庭,因為小朋友容易受到一些外傷,可以多準備一些紗布以及碘伏。
此外,應急包應要避免放在幼兒能觸碰到的位置,以免幼兒誤食藥品。每3個月~6個月需要定期檢查和更換過期的急救藥品。
以上這些常規類型的物品通常在普通家庭都會習慣性準備,但如今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,居住條件的不斷優化,高層住宅的陸續出現,電子產品的不斷普及和應用,針對家庭意外災害,如火災、割傷的人為災害和地震等自然災害。對于家庭急救的要求就提高了很多,那么家庭急救包某種程度上就已經遠遠不足以對應一些突發事件,應運而生的是家庭救援包。因此,家庭救援包是一款綜合急救包,在滿足傳統急救的同時,一旦發生意外或災難,可用應急包中的物品進行自救和互救,保證自身和家庭成員的安全。
因此,家庭應急包的專業要求也被再次提升,除了傳統物品以外更應配備:輕便救援繩、應急照明燈、防滑手套、磨砂雨衣等。我們希望世界和平,地球安逸,但有時突如其來的災難是我們人類無法阻止的。有了這樣的家庭應急包,雖然我們不能阻止災難的發生,但是我們能降低災難帶來的損失。